请问:治疗偏头疼的药物
2020-11-06
1118
汤姝副主任药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剂科

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

女性约为男性的3-4倍,常在青春期起病,发病年龄在25-34岁,少数病例发生在儿童期或中年以后。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

少数在发作前或头痛时可伴有视觉、体觉、运动和情绪紊乱,常有家族史。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的方法及药物种类很多。

现将临床常用药物给予简要介绍。(一)预防发作应避免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喧闹嘈杂、强烈气味和某些食物及饮品如乳酪、巧克力、红酒和味精等。

患者应尽量保持性情豁达、心情舒畅,并注意劳逸结合,戒酒戒烟。(二)药物治疗  1.发作期治疗对于发作不频繁、强度也不很剧烈的偏头痛,可在发作时给予药物治疗:  (1)5-HT受体拮抗剂最常用的是麦角制剂,于先兆或开始隐痛时立即服用1~2片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中含麦角胺1mg,咖啡因100mg。

单次总量不应超过2片,如头痛不止,每隔半小时可再服用1片,日量不应超过4片,每周总量不超过8片。头痛、呕吐严重而无法口服时,可改为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作皮下或肌肉注射。

麦角制剂的主要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四肢疼痛麻木、胸闷、腹痛;长期应用可有心肌缺血,过早搏动、周围和脑血管缺血及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

该药最大的缺点是用量逐渐加大,导致药瘾或可能发生药物反跳性头痛。孕妇、高血压、肝肾疾病、冠心病和心肌缺血患者忌用。

  (2)5-HT受体激动剂通过对5-HT1B/1D两种受体亚型的作用,选择性的收缩颅内血管,减少三叉神经感觉支的活动和神经肽的分泌,既能缓解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又能抑制伴随偏头痛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3)皮质固醇类激素偏头痛持续状态或持续性丛集性头痛发作者应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加入5%~10%葡萄糖水中滴注,3~5天后改口服强的松.  (4)非甾体抗炎药是传统的控制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一线用药,近年来,由于选择性5-HT激动剂的出现,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不如原来广泛,但由于此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因此仍用于某些轻、中度发作的偏头痛。

美国已批准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咖啡因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上使用。  (5)阿片类止痛药对于服用其它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偏头痛患者,有脑血管病的老年人、难治性月经期偏头痛和孕期患者可以使用阿片类药物,为了避免此类药物的成隐性和头痛反跳,使用阿片类药物严格选择适应症,且每周不能超过2次。

  (6)前列腺素拮抗剂氯灭酸(clofenamicacid)对前列腺素合成酶有强烈的拮抗作用,可阻断前列腺素E对脑血管的剧烈扩张作用。

在先兆期用药可避免偏头痛的发作,于发作后用药多可使之减轻。发作时每2小时服2片(每片125mg),每次发作总量不应超过6-8片。

副作用可有轻度消化不良。  (7)其它用药静脉注射丙戊酸钠300mg、静脉注射硫酸镁1000mg治疗偏头痛发作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还有研究发现利用肉毒素A局部注射(眶周、额部、颞肌,有时也注入颌肌)治疗偏头痛,剂量15-240u,三个月治疗一次,症状改善为进行性的而且有累积效应,一旦起效,为防止或治疗严重偏头痛发作而进行的日常用药或急诊用药就可以显著减少或完全停用。

  2.预防性治疗每月发作2~3次者应考虑长期服用预防性药物。这类药物多数需2周后才能起效,至少需要服用6个月以上才考虑逐步停药。

常用的药有:  (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某些药物可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维持血浆中5-HT含量,并对5-HT受体具有一定作用,从而预防偏头痛发作。

氟西汀20mg/d口服可预防偏头痛的发作。缓释文拉法新可有效预防偏头痛的发作且副作用罕见。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预防偏头痛的作用可能与该药的三环类成分对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有关。

开始用25mg/d,逐渐增至75~150mg/d。苯乙肼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减慢5-HT的降解,阻止血管扩张,预防偏头痛有效率达80%。

用法15mg/次,每日3次。  (2)β受体阻滞剂研究表明,多种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等均可有效预防偏头痛的发作,但普萘洛尔可增加选择性5-HT1B/1D受体激动剂的血药浓度,故两药合用时后者应减低剂量,其它种类的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无此现象。

普萘洛尔约对60%~70%患者有效,l/3患者的发作次数可减少一半以上。一般用量为10~40mg,1日3次,以脉搏不低于每分钟60次为限。

副反应小,逐渐减量可减少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忌用。  (3)抗癫痫药加巴喷丁是新一代抗癫痫药,它可增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水平,γ-氨基丁酸是抑制性氨基酸,其主要功能是抑制性调控作用。

脑内γ-氨基丁酸的增加可加强吗啡的镇痛效用。此外,传统的抗癫痫药,如丙戌酸钠对于预防偏头痛发作也有一定作用,可能与γ-氨基丁酸有关。

一般在治疗后2-3周出现疗效。停用丙戌酸钠后,偏头痛可复发,重新服药发作又可消失。开始用法:1200mg/日,分早晚两次服用,然后根据发作情况适当当调整,该药的预防效果系剂量依赖性的,故血浆浓度调到700ug/L,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副作用为肝功能障碍、体重轻度增加和嗜睡等。  (4)5-HT受体拮抗剂甲基麦角酰胺主要拮抗5-HT2受体。需从小剂量(0.5~1mg/日)开始服用,在一周内逐渐增加到1~2mg,每日2次。

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副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腹膜组织和肺一胸膜纤维化。连续服用6个月后必须停服1个月。仅在最顽固的患者才考虑试用。

苯噻啶也有抗组胺、抗胆碱能及抗缓激肽作用。常用剂量为0.5mg,每日1次,缓慢增加到每日3次,最大剂量6mg/日。

持续4~6个月,80%患者的头痛得到改善或停止发作。副反应有嗜睡、疲劳,能增加食欲,长期服用会发胖。  (5)钙通道阻滞剂包括尼莫地平和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的常用剂量为20~40mg,每日3次,该药副反应小,可出现头昏、头胀。

恶心、呕吐、失眠或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6)可乐定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降压作用。预防偏头痛效果较弱,小剂量应用无明显副反应。

常用剂量为0.075mg~0.15mg,每日2~3次。  综上所述,应用已有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的偏头痛并减少其发作频率,每种药物的适应证、疗效、副作用均不同。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药物进行合理治疗。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大家还在看